为培养我院研究生创新思维、强化实践能力,3月26日晚上7时,我院第二十三期“理论之光”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东区教学综合楼B0106举行。本期论坛主题为“思想史的研究范式”,主讲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树婷老师。

董老师从“思想史何为”“为什么要研究思想史”“从何处入手研究思想史”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适合硕博学生进入思想史研究的学习路径。首先,她界定了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概念,即以思想的生成、转变与传播为核心研究对象,强调思想史研究重视思想动态演进的历史过程,也重视对经典思想的当代阐释。其次,在为什么要研究思想史层面,董老师提出三个价值维度:一是思想史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尽快“跑步”进入历史情境,增添新的研究“视界”;二是通过梳理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,将研究对象置于具体历史情境中,可有效避免研究的主观性;三是培养以思想变迁为线索的问题意识,揭示观念与社会的互动关系。再次,关于研究方法,她重点阐释了四种可迁移的方法及其代表书目:一是观念史与社会思潮的相关研究,这类研究侧重思想体系的构成与流变;二是概念史的方法,聚焦关键概念的语义演化;三是语言学与文本分析的方法,通过话语解构揭示思想表达机制;四是跨学科路径,如当下学界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哲学思想史、政治思想史、文化思想史与历史社会学等领域,为硕博生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参照。最后,董老师建议学术写作可采取“概念史切入”或“事件史聚焦”策略,注重大小论文的有机衔接,形成“宏观-微观”互证的研究体系。这一框架既涵盖了理论范式与操作路径,又强调了方法论自觉与学术写作的实践转化,为思想史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指引。

分享结束后,与会同学就思想史研究等方面的问题与董老师进行交流,她结合自身学习研究经验,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尽的解答。
至此,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十三期“理论之光”研究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。